2020-03-21

科技为锋战恶疫——湖南两家高科技企业的抗疫故事

杨丰美

科技攻关战:

高效研发检测利器

科技为锋战恶疫——湖南两家高科技企业的抗疫故事(图1)

圣湘生物一线工作人员与医者同行。

1

“德勇,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公布了,赶紧回公司。”一大早,谭德勇收到了刘佳的信息。

知道了一种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意味着要做引物探针设计。这对谭德勇而言,是个得心应手的事。“应该很快就能做完。”谭德勇边琢磨着边往公司赶,惦记着赶紧做完回家,带孩子去做已经预约好的幼儿园入园体检。

谭德勇没想到,这一去,孩子的入园体检就被长时间耽搁下来了。

这一天是1月11日,在大多数人还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新型冠状病毒正悄悄地、汹涌地袭击武汉,蔓延全国。

在公司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后,谭德勇他们发现事情并不是预想的那样简单。由于是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真正测序出来并上载网上的序列信息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序列信息下保证所设计区域的特异性和保守性?是选择1个靶基因设计,还是选择2个甚至3个靶基因进行设计?……

不知不觉,一天飞快过去。眼皮在打架,谭德勇打开手机一看,屏幕上赫然显示着凌晨3点。半夜回家睡了4个小时,第二天早晨7点,他又匆匆赶回实验室……

刘佳和谭德勇同在的公司叫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湘生物)。这个位于长沙高新区、有着十余年传染病检测产品研发经验的高新技术团队,敏锐地嗅到了这个陌生病毒的“不同寻常”。基因组一经公布,便立刻成立了以国家特聘专家、董事长戴立忠领衔的“疫情防控应急技术攻关小组”。

面对流行性病毒,精准、快速、简便的诊断试剂被称为医护人员的“眼睛”,也是让新冠病毒现出原形的利器。

尽快研发出兼具良好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试剂,是圣湘生物“疫情防控应急技术攻关小组”的重中之重。戴立忠和他的团队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已经开始!

这场战役,关乎武汉,关乎全国,关乎全人类!

2

“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作为圣湘生物抗击疫情应急专项小组负责人,圣湘生物副总经理、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范旭接到任务后全身心扑在了抗疫科技产品研发工作上,每日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我们今天多一些艰辛,我们国家未来就会少一些艰辛。”范旭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研发总监刘佳是这次研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研发伊始,他就着力引导研发人员根据应用场景进行考虑,降低使用门槛。但随之而来的,是研发难度的大幅提高。“把困难全部留给研发,把方便留给使用者,这是我们研发人员的追求。”他不断地跟研发人员强调这个理念。

如何用简便的方法把病毒从临床样本中快速高效地分离和纯化出来?是刘佳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试剂检测重要的两个步骤:第一步,把病毒抓出来,技术不到位,病毒就揪不出;第二步,就好比是给病毒拍照,像素不行的话,找出了病毒也拍不出效果。而恰恰我们在这两个环节上都有技术优势,平台决定了我们能做到快速和准确。”刘佳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纪博知是此次研发项目组的重要成员,基于公司10余年的“一步法”技术沉淀基础,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了技术创新,突破了行业之前RNA核酸检测必须要经过繁琐的核酸提取纯化后再进行扩增检测的瓶颈,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同时也为更多病毒检测的应用场景提供了可能。

1987年出生的谭德勇在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两年后回到湖南,2015年谭德勇和有着丰富研发经历的海归博士纪博知同时来到圣湘生物,两人多次默契合作,完成了多个项目以及多个技术创新开发。对于这对老搭档而言,此次技术攻关既是娴熟的再次合作,又是一次崭新的严峻挑战。

面对复杂的新型冠状病毒,一开始,寻找能和病毒相匹配的引物探针让谭德勇伤透了脑筋。引物探针类似鱼饵,要检测不同的病毒就类似于要钓到不同种类的鱼。他的设计,就是要找到相对应的鱼饵来钓鱼,需要兼具良好的特异性和保守性。谭德勇解释道,所谓特异性好,就是检测试剂只认新型冠状病毒,不会与其他病毒出现交叉;所谓保守性好,通俗来讲就是检测试剂不能只认男的,不认女的,而是要找一个男女老少都能辨认的共同特征。

刚开始产品研发时,谭德勇他们的设计团队找了数十对引物。每一对引物探针的背后都是极大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到后来谭德勇才知道,在复杂的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数十对引物探针设计就像是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

所幸的是,这漫漫长征,谭德勇、纪博知他们总算是汗流浃背地圆满走完了全程。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最短的时间里,圣湘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研发成功。

“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开发出这么精准、简便的快速应对疫情的产品,是建立在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基础上的。”对于圣湘生物为何能在短时间内研发出检测试剂,谭德勇解释道。

3

与此同时,圣湘生物同步启动了产品应急注册申报流程,这也意味着一场不分日夜的硬仗随之而来。

为加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检测,最大限度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国家行业监管机构按照“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要求,正式启动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

圣湘生物副总经理邓中平带领研发、注册、生产运营团队,全面启动产品注册申报工作。注册申报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非常复杂和严格,这张“身份证”一点都不好拿。

生命科学研究院紧急成立了“KO-nCoV(打倒新型冠状病毒)团队”微信群,这个汇集了各路高端人才的研究院,此时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休年假,他们把“家”搬到了实验室,集体攻关,24小时连轴转,渴了喝口水,饿了吃口泡面。

与此同时,还有一群人也在陪着他们奋斗,那便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疫情当前,他们建了微信群,24小时不下班,为有生产资质的企业提供帮助。

1月28日,圣湘生物“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这一消息,是疫情阴霾笼罩下的老百姓的福音。从研发到获得审批,二十天不到,圣湘生物研发团队完成了一项难度极高的任务。不得不说,这是疫情面前,湖南高新企业的效率和担当。

“精准、快速、简便、高通量!”在总结圣湘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优势时,戴立忠一连用了4个词语,并将其称为“圣湘方案”,“它能够助力识别疑似病例特别是隐性感染者,快速分流患者,防止交叉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在抗疫攻坚战中发挥了独特的贡献与作用。可这,并不意味着工作完成。在圣湘生物生命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依旧从早到晚活跃着刘佳、谭德勇、纪博知这些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时刻在通过生物信息学实时监测着新型冠状病毒,看它有没有发生突变。

火线运输战:

临危受命逆行江城

1

1月20日,匆匆参加完公司的年会,圣湘生物国内营销总监左威就火速赶往武汉。

作为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从业人员,作为一名安家在杭州、工作在长沙的武汉人,对左威而言,这次奔赴武汉,是一场“家乡保卫战”。

左威先行到达后,陆续有10余名圣湘人赶到武汉支援。

1月23日,武汉封城。左威他们过上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候到超市买点东西充饥。可工作量,却与吃饭的分量成反比。

每天从清晨开始,这些“战士”便穿梭在湖北各大医院之间,跑仓库、跑医院,“武装到牙齿”。他们,要将圣湘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等疫情防控应急物资送到定点收治医院,还需要提供技术服务,与医务工作者一起在一线共抗疫情。

在武汉,甚至是在全国各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几乎所有定点收治医院都非常紧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病人盼着,医务人员更是翘首以待。

检测试剂早一分钟送达,则多一分辨别感染病人的机会,少一分传播病毒的危险。可谁能去做这个输送试剂盒、仪器,提供技术服务的“逆行者”?左威他们站了出来,揽下了这个十分危险,却刻不容缓的使命。

那些日子,左威他们常常工作到凌晨。每每忙完一天,脱下里三层,外三层的“武装”时,汗水已是渗透了衣裳,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挤压出深深的印痕。

既然是一线,危险总是无处不在的。

一天,圣湘生物一线客服团队接到电话,是湖北省一家三甲医院打来的,电话里,对方很焦急,说积压了大量标本没有处理,希望能够安装圣湘的仪器。但此时正缺PCR扩增仪。怎么办?大家一商议,只有武汉某医院感染科实验室还有一台备用的PCR扩增仪。这个实验室因为被新型冠状病毒重度污染,已经几乎没人敢进实验室。

“我去拿仪器!”在大家正左右为难的时候,圣湘生物客服经理任靖站出来说。他冒着极有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冲入该医院感染科实验室,把PCR扩增仪搬了出来,经过全方位消毒之后,送到湖北省这家急需仪器的医院实验室,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圣湘生物核酸检测试剂送到仙桃某疫情防控机构那天,工作人员叶希(化名)才终于下了个早班。在这之前,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积压了太多标本,叶希他们就算是通宵加班,每天也只能处理200个左右。当天,叶希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圣湘的一步法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我们再也不用挤破脑壳去抢购试剂了,再也不用手忙脚乱熬通宵啦。今天做完样,清理了一下凌乱的实验室,下了个早班,回家发现同事群里的鼓励,心里暖暖的!”

短短十几天时间,圣湘生物一线工作人员完成了对湖北省10余家医院安装仪器、运送检测试剂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2

在左威、任靖他们奋战在武汉各大医院的同时,还有4个人也在这些医院来回奔走。他们的名字叫:丁锦、王晓波、谭丁开、刘飞。

看似毫不相干的他们,其实有着诸多相同之处:同样来自长沙高新区的高新企业;同样是为各大医院送去诊疗医疗器械;同样被称为“逆行者”。

在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肺炎的一般治疗中,其中一条是这样写的:根据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必要时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康中锦)作为国内无创呼吸诊疗装备的领军企业和唯一可以同时生成无创呼吸机和经鼻高流量产品的企业,很快被列入国家疫情防控期间省重点联系企业名单。

丁锦、王晓波、谭丁开、刘飞4人此行奔赴武汉,就是去安装医院急需的感染病人救助仪器——无创呼吸机和经鼻高流量产品。

1月20日,下班回到住处,明康中锦客户中心负责人王晓波愉快地睡下,等待回家过年。突然,电话铃响了,是公司打来的。电话那头说武汉疫情严重,呼吸机供不应求,经销商不会装机,让他安排人去武汉协助装机。

王晓波倏地一声从床上翘起身:这事必须得去!第二天一早,王晓波动身,当天,便抵达武汉。

同样接到电话的,还有明康中锦常务副总经理丁锦。此时,他已经回到上海老家。武汉急需一大批仪器,而快递公司已经放假,无法运送。丁锦即刻着手安排卡车送货,又联系了谭丁开、刘飞二人,共赴武汉。

22日早晨,第一车仪器先到了。已经在武汉的王晓波赶到著名的金银谭医院,先接了仪器。穿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出来帮忙,“紧张”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一百多箱货三下五除二就卸完了。

“请注意,有病人通过!”金银潭医院的广播突然响起!

瞬时,前来接医疗设备的医务人员抱着箱子飞跑起来。手里正抱着呼吸机安装设备的王晓波,一边跟着医务人员往前奔跑,一边双腿不自觉地发软。

“这里相对安全了,您赶紧装完赶紧走吧。”当机器终于转运到三楼,医务人员才停下来,回头叮嘱王晓波。

王晓波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知道:这批机器是用来救命的!铆足了劲,王晓波快速装机。“那个时候最怕闲下来,一闲下来觉得哪里都是病毒。”时隔几天后,王晓波依旧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每一个情景,甚至记得写满“紧张”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当王晓波迅速将呼吸机安装完毕,匆匆走出金银潭医院,他才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敢想象,前一天还在长沙家中,此刻,离疫情,离新型冠状病毒,这么近!

3

23日中午,丁锦等人到达武汉与王晓波汇合。第二日早晨8点,第二车仪器到了,此时,丁锦他们已经隐约听到了武汉要封城的消息。可他们没有退路可以选,仪器还是“散兵游勇”,多少病人还在生死关头挣扎着。

丁锦托朋友找了一个周边环境相对繁华且大一点的酒店,安排四人住下,要住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后来,酒店关门了,好在还有一个厨师,好歹可以吃上盒饭,这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医院里面,大家都忙得十条腿走路。没人管你。”此外,在医院他们看到了排着长龙的发热病人,碰到过殡仪馆的车往外开……这些,既让他们害怕,也让他们勇敢。

对他们而言,大年三十已经没有了“今天过年”的概念,人人忙得脚不沾地。虽然连续高强度作业,但他们都知道,这些机器,是用来救人的。必须快!

在医院,王晓波听到一个护士长和设备科人员在说话:“你不给我口罩没关系,我感染没关系,但护士们会接触更多的感染者,他们必须要保障口罩!”王晓波默默地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心疼那些一线工作者,可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装完机器,王晓波快速走出了医院,默默地找了个凉亭抽烟,等车。他又想起昨天晚上在另一个医院装机时遇到的3个临时过来支援的年轻小护士,冷得瑟瑟发抖却忙得没时间回去拿衣服。风呼呼呼地从耳旁吹过,一种沉重感压在王晓波心头,久久没法散去。他将所有的沉重都转化成了动力,拼命地努力地认真地安装着每一台机器。

明康中锦武汉经销商将年夜饭送到医院门口,邀请丁锦几个到车上吃。可,四人刚从医院出来,又怕将病毒带到经销商的车上,就提议在车的引擎盖上吃。经销商将差不多冷了的饭菜一份一份在引擎盖上摆开。

第一块牛肉下肚,王晓波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这一刻,王晓波说,他怎么都克制不住,眼泪就是跑出来了。趁着雨和夜色,王晓波悄悄把眼泪擦干。而这顿狼狈的、特别的年夜饭,或许也是他们最难忘的一顿年夜饭……

产能保卫战:

全力以赴保障一线

科技为锋战恶疫——湖南两家高科技企业的抗疫故事(图2)

明康中锦生产人员正在进行机器装配。

1

实验室高效研发,疫情一线“战火滚滚”,产品设备供不应求。

对圣湘生物、明康中锦而言,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另一场常人无法看到的战役,其实发生在生产部门。

疫情暴发后,圣湘生物召开抗疫紧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公司决定,战略储备10万人份“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

这个重任落在了生产部。

圣湘生物生产部总监袁亚滨接到突如其来的命令,迅速在部门群里发起了新冠试剂生产坚守接龙。本来,她心里还在打鼓,年底了,怕是没人愿意加班。令她感动的是,“我愿意”“我留下”“疫情不息,战斗不止”等字眼很快挤满了手机屏幕,坚守接龙队伍越来越长。

生产运营系统100余人大多数都选择留下来。这一留,很多人这个年没能回家过。

令袁亚滨始料未及的是,战略储备的10万人份试剂,远远不够!

第一批试剂一入库,马上就被抢空了。“疫情一暴发,我每天要接上百个电话、回无数条信息,最多的时候一天接了400个电话,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要接上两三个电话。干的是救命的事,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保障一线疫情防控需求。”圣湘生物副总经理鲁盖伟说。

1月23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九,对袁亚滨而言,又是一个工作到凌晨的夜晚。

袁亚滨的爱人也是圣湘重要岗位的一员。两人为了服务疫情防控,将两个小孩丢给了家中69岁的老母亲照顾。凌晨回到家,袁亚滨轻手轻脚走进房间,两个孩子进入了梦乡,爱人还在公司忙碌,除夕已经来临,望着酣睡的孩子,她心中燃起了一股莫名的心酸。

可,疫情还在肆虐,没有大家,哪有小家。

大年三十,万家团聚的日子。袁亚滨和她的爱人又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奔忙在工作岗位上。不仅是他们两夫妻,更多的圣湘人都选择了竭尽全力保产能。

2

相隔不远的明康中锦,这个年过得也非常紧张。

随着来自武汉疫区的订货需求源源不断,明康中锦紧急成立了覆盖研发、采购、生产、客服、质管、销售等全体系的“疫情应急工作指挥部”。

周阳萍是分管生产、采购、行政、人力资源的副总,疫情让她感觉重任在肩。小年之后,周阳萍和她带领的团队为了能够为疫区一线提供更多的呼吸机和经鼻高流量产品,一直忙碌着。大年三十前,为了核对物料,周阳萍和采购部李琴一起在公司连续睡了两晚。终于,在短短的十几天内,明康中锦向包括湖北在内的全国疫区一线提供了超过1000台重要诊疗设备。

疫情当前,湖南长沙的高新企业——圣湘生物和明康中锦展现出了不一般的担当和作为。它们,是无数湖南高新企业的缩影。

在长沙,在湖南,在全国,还有很多这样的高新企业,还有很多夜以继日奋战在实验室里的高科技人才,还有很多不辞辛劳坚守在生产一线的普通员工。岁月静好时,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疫情肆虐时,他们也是冲锋在前的逆行者。

顺着这普照全国的科学之光,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自然,也看到了必将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希望!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