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3

“六个坚持”完善传染病防治机制和体系

李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对卫生防疫工作高度重视,提高了中国传染病防治事业的世界地位。当下,“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也终将取得这次防控战“疫”的胜利。但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不断变化,传染病正以更复杂的态势对人类发起进攻。我们必须坚持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六个坚持”完善传染病防治机制和体系,尽可能阻止下一场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或是以最小的代价将疫情消灭在初发阶段。

一是坚持“全国一盘棋”,健全卫生防疫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1月25日、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根据新发传染病传染扩散速度快、治疗难度加大,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大等特征,在传染病预防上也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建立高效的卫生防疫机制。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但尽可能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公共卫生领域,积极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当今世界各种新发传染病防不胜防,我们要重新审视、评价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的地位与作用,在传染病研究、预防、疫情防控等方面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防疫体系。

二是坚持“科学防治”,加强传染病防治科研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研制各种传染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至2007年,通过接种疫苗可预防15种传染病,有效消灭了长期困扰国民的多种传染病。在新发传染病毒的威胁下,更要加大传染病科研攻关力度。要组织动员全国相关科研工作者参与传染病防治的科研攻关,加强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未病先防。传染病毒研究机构与疫苗、治疗药物研究部门要协调资源,高效合作。要跟踪、持续研究已有传染病毒来源、传播途径、传播力、传播机理,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

三是坚持“依法防治”,完善传染病防治立法。我国在卫生防疫工作的法制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根据新发传染病疫情的特征,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多部门、多系统参与的联合传染病执法监督机制。加快传染病疫情分析、发布进度,将疫情控制和消灭在初发阶段;为一线医疗人员上报疫情提供快速通道,防止相关部门科研人员延误上报时机。同时,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依法防控。

四是坚持“群防群控”,加强对基层卫生防疫工作的统筹。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既以身作则又科学引导群众,筑牢传染病的防治严密防线。其次是充分发挥基层卫生医疗防疫机构的作用。1985年前,我国有完善的卫生防疫体系,后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各领域出现一些差异。因此,要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对卫生资源包括卫生人才、卫生经费、卫生设施、卫生装备以及药品、信息等实施合理配置。如,根据实际情况,在城市社区和小区工作人员中,在乡村卫生室中配备数量合理的医护人员和卫生防疫物资。

五是坚持“精准施策”,建立传染病信息管理和传染病突发应急管理机制。搭建多功能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平台,在处理突发性传染病疫情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要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网络信息技术等,建立覆盖全国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和管理机构的网络信息联络系统,实现卫生防疫工作网络化管理,根据传染病信息和疫情信息精准防控、精准防治,防止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

六是坚持“动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传染病疫情防控要依靠群众支持配合,传染病预防同样需要群众的自觉配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防治传染病产生了很好的成效。随着人们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一些新型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因此,需要开展新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卫生防疫教育,使群众形成健康、卫生、环保的生活理念,减少传染病发生的概率,夯实疫情防控的群众基础。

(作者系省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