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新书推荐|《湖南流域文化丛书》

微信图片_20221207102559(1).jpg

微信图片_20221207102612(1).jpg

近日,以贺培育任总编,李斌、郭钦任副总编的《湖南流域文化丛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湖南流域文化丛书》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2020年度重大委托课题“湖南流域(一湖四水)文化研究”最终成果。湖南是一个多水的省份,水为生命之源,人类文明亦发源于江河流域。为此,我们根据湖南山水特点,以水为纲,将湖湘文化按湘江流域、资江流域、沅江流域、澧水流域和洞庭湖区划分开来,力图以流域为单元,通过“一湖四水”的文化承载来研究湖湘文化。从流域文化的角度考察湖湘文化,能够为湖南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在文化沃土里探寻人与湖泊和谐共生之道

——《洞庭湖区文化研究》

洞庭湖,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湖,是长江沿线非常重要的淡水湖泊。在湖湘文化的发生、发展、壮大的历史长河中,洞庭湖不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烈的包容性和多元文化因素,让洞庭湖区文化在中国大陆流域文化中独树一帜。可以说,要深入了解湖湘文化,就不能不了解洞庭湖区文化。

《洞庭湖区文化研究》从洞庭湖的历史变迁、洞庭湖的农业物质生产、洞庭湖区精神的核心价值、洞庭湖区社会、洞庭湖区民俗文化、洞庭湖区保护与治水文化等6个方面对洞庭湖区重要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发展脉络、特色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一是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该书很好地将人与水二者结合在一起,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洞庭湖区文化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考察,围绕人与洞庭湖的互动这条主线来写,既有和谐共生的场景,也有人水冲突而产生的独特御水文化,使得洞庭湖区的文化发展面貌更加清楚,脉络更为清晰。二是立意深刻,特点鲜明。该书作者在叙述洞庭湖区文化时,结合每一种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始终“见人”“见水”,充分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反映出人类在改造自然进程中的力量。三是存史资政,亮点十足。该书对洞庭湖区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考其风俗利病、得失盛衰之由,最终落在给今天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上。

《湘江流域文化研究》书评

湘江是湖南省内最大河流,也是洞庭湖水系的最大支流,被誉为湖南的母亲河,“湘”成为湖南省的简称。《湘江流域文化研究》从流域文化的角度考察湖湘文化,有鲜明的特色。一是以时代为线索,从古至今梳理了湘江流域的人文与历史,展现了底蕴深厚的流域文化。二是结合湘江流域本土神秘的巫楚文化,以湖湘文化的发展为背景,突出了湘江流域文化的地域特色。在独特的山川河流环境和楚风巫俗的湘楚文化之中,湘江流域自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水神信仰习俗。三是把握了湖湘文化在湘江流域的形成与传播的关键因素。该书通过叙述书院的研究学术、传承文化与经世济民的时代使命,无形中对湘江流域文化发展与传播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建构了湘江流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体系。四是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描写了湘江流域的水文与人文。从文化的角度叙述了湘江流域书院文化的传播及人才群体的兴起,考述了湘江流域民众的水神信仰,论述了湘江流域的水路交通、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以及湘江流域生态保护和文化开发利用。

探赜索隐,传承创新

——《资江流域文化研究》

资江又称资水,主要位于湖南省中部,为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河流之一。资江险急,文化出彩。《资江流域文化研究》,以资江流域为切入点考察湖湘区域文化,其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历史”为线,以“流域”为面,比较全面地探究了资江流域的历史地理和源流变迁。以流域而言,资水上游无论是南源夫夷水流域,还是西源赧水流域其历史文化自古丰富,随后有邵水汇入的宝庆一域,其文化又是一番风光;中游梅山文化更是绮丽古朴,令人遐想;资水下游又称益水,“益”者“溢”也,指湖滨河湖泛滥,似有道理。二是以“水”为核心,以“文化”为视角,探析了资江流域不同地区的人文特征和地理人格。资水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水文特征特别明显地显示出上、中、下游流域的地段特性,这在上文已言。与此相关,上、中、下游流域的人文特性也非常明显。大凡水边人物,均有开放、吸纳、合作、团结意识,而激流峻滩又易具粗犷、剽悍之质,加上山的质朴或滨湖的灵气,更演绎着不同区域的民情风尚。

《沅江流域文化研究》评介

沅江是湖南省内“湘资沅澧”四条主要河流之一,源于贵州东南部,流经湘、黔、鄂、渝四省市,于湖南东北部进洞庭湖入长江。沅江流域文化悠久,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是中原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区域通道。《沅江流域文化研究》以沅江为切入点,对沅江流域的自然地理、文化源流、人格特质、人文胜迹、杰出人物、社会变迁、民族融合、民间信仰等历史文化变迁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一地区的民间故事、经典诗文、精品艺术、旅游景观等进行了选介,有的诸如民间故事“铁杀神手”、 精品艺术“中国气文化的一朵奇葩”等地域风物选介,都是首次被挖掘整理出来的鲜为人知的文化宝藏,从流域文化的角度考察湖湘文化,尝试为湖南地区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供广大湖湘文化研究者参考。(作者木兰系公安部文联作家、怀化市作协副主席)

《澧水流域文化研究》简介

澧水是湖南“湘资沅澧”四条主要河流中的一条,主要位于省境西北部,在洞庭湖水系中虽流域面积最小,但因其上游与长江三峡、湖北清江处于同一暴雨区,单位面积产水量即径流模数居全省之观。澧水文明悠远,是湖南旧石器遗址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被考古学界命名为“澧水文化类群”。《澧水流域文化研究》一书,从自然地理、文化源流、水利治理、民族融合、人口变迁、民间信仰等6个方面,首次对澧水流域的历史文化变迁进行了系统性、学理性的梳理和分析。全书资料详实、内容丰富,提出了一些较为新颖的见解。如对于澧水水系的构成,指出“九澧”一词反映了前人对其所处时代澧水的认识,对今人进一步了解和分析该流域的水系情况很有助益,但也不能拘泥于此。再如在对澧水流域历史上民族治理情况的研究中,将“溪蛮”问题放在边疆地理的视野下进行分析,并对“王化”“蛮化”交织中的“溪蛮”与地方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历史上澧水流域的边疆特性进行了解析。该书以澧水为切入点,从流域文化的角度考察湖湘文化,尝试为湖南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供广大湖湘文化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