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曹普华:三块匾额照见湘学精神

千百年来,岳麓书院弦歌不绝、气象万千,成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湘学精神的赓续传承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策源地。习近平总书记说,“精神是一个民族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湘学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和弘扬均与岳麓书院紧紧相依,这种密切关联在其悬挂的三块匾额中得到清晰地映照。

“道南正脉”:照见“尚忠贵诚”的湘学精神

“道南正脉”匾是1743年乾隆皇帝为表彰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功绩亲笔御书颁赐的,赞扬岳麓书院坚持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南传的正统。这既是乾隆皇帝对湘学的高度评价,也认证了湘学为官方所推崇的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学问。

“地以人而胜,人以道而存”。崇道、履道、卫道是湖南人重要的文化性格,忠诚故土家园、效忠江山社稷是湖南人重要的精神禀赋,坚守真理、立场坚定是湖南人重要的人格底色。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湖湘士人树立了忠贞爱国的光辉榜样;贾谊“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一心为公为国。近现代,蔡锷为护国反袁,身患绝症仍坚持领兵奋战;夏明翰身陷牢狱坚贞不屈,发出“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的豪迈誓言;湘江战役更是“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公忠体国、大义为尚”的德操风骨尽显无遗。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岳麓书院时,很有感触地说到,“湖南这个地方,代有才人出啊,都是报效祖国的股肱之臣、栋梁之才,历史上这样一种传承,对我们这个地方风气的影响是很深的”。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诚是品质的硬核。忠不忠看行动,诚不诚看过程,执行力见证忠诚度。始终对党忠诚,是最可贵的政治品质;始终对组织忠诚,是最高尚的操守品行;始终对职业忠诚,是最难得的敬业品德。浸润了“尚忠贵诚”湘学精神的湖南人,最应该以忠诚之心对待党,以实诚之心对待组织,以热诚之心对待职业,始终把忠诚于党作为第一标准,把忠诚于组织作为第一信仰,把忠诚于事业作为第一追求。忠诚于党就是要在思想上坚定追随、在情感上真挚热爱、在行动上紧紧跟上,铸牢一心向党的忠诚之魂、锻造一招制胜的忠诚之能、培塑一尘不染的忠诚之形;忠诚于组织就是始终与组织一个方向、一个声音、一个步调,做靠得住的“明白人”、冲得上的“特战员”、拿得下的“实干家”;忠诚于职业就是“如牛拉套不松劲”,始终如一恪尽职守,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用心干、开动脑筋高效干,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中彰显担当、体现作为。

“学达性天”:照见“修身崇德”的湘学精神

“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1686年赐予岳麓书院的一块匾额,以表彰书院传承理学的贡献,勉励书院培养有道德品性的人才。“学达”出自《论语》的“下学而上达”,意在通过“下学人事”而“上达天理”;“性天”出自《中庸》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要求通过学习养性,使“性”与“天”齐,塑造“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严于修身一直是湖湘人士的突出特点。湖湘学派自宋代发轫以来一直倡导“求仁履实”,重视人才的品德操行、性格意志的磨砺塑造。张栻提出“明道以济斯民”;周敦颐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彰显胸怀鸿鹄、安贫乐道精神境界;还有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心怀大爱,病危时将急用的两瓶血浆让给一名产妇;红军战士更是“即使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百姓”。

“清心以淡其利,静心以蓄其能,养心以修其德,用心以尽其责”。铁肩担责任,事业坚如铁。修身持志、知责尽责是为政之要、事业之基、快乐之源。浸润了“修身崇德”湘学精神的湖南人,最应该满怀遵章守纪的敬畏感、不负重托的使命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始终把责任举过头顶、把道义扛在肩上、把规矩装在心中、把本色坚持到底。这种敬畏感就是要把握“大德”这条高线,站稳“公德”这条基线,管好“私德”这条底线,不“胡思乱想”、不“胡言乱语”、不“胡作非为”;这种使命感就是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状态,在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中坚定信心、坚守岗位、坚实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这种责任感就是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扛起自己应尽的那份责,在单位做个好员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个好成员,不厌其难、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好每一个环节。

实事求是”:照见“经世致用”的湘学精神

“实事求是”匾是民国初期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先生在该校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后所题的校训,要求学生讲求实证、注重实践、精研实学、投身实业。“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指的是严谨治学、从实践中探求规律的方法态度及经世致用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调研时,特别提到说,“我们这个湖湘之地最直接的一个精神就是‘经世致用’”。

在湖湘文化传统中,实事求是具有深厚的渊源。胡安国提出治学的重要目的是“康济时艰”;胡宏提倡“明体”“致用”;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时,“多训以切己务实,毋厌卑近而慕高远”。近代以来,岳麓书院倡导的“经世致用”影响了一大批人物,形成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生动气象。如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左宗棠倡办福州船政局,开中国近代工业化先河;唐才常、熊希龄等人创学会、开学堂、办报纸,鼓励工商业发展。曾在岳麓书院寄居的毛泽东,更是把“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升华成为党的思想路线,岳麓书院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策源地。

理论的“基点”、价值的“支点”,最终都要落到实践的“原点”上。思路是金牌,能力是王牌。浸润了“经世致用”湘学精神的湖南人,最应该走好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始终汇聚各方推力,强化承载能力,增强续航耐力,发挥实际效力。站在新发展阶段,推动“三高四新”战略的深化细化具体化,需要能人、需要能量、需要能力。不断加强思想淬炼就是要注重思想境界的“状态切换”,做到有担当、有视野、有冲劲、有血性;不断加强政治历练就是要注重政治能力的“强本固基”,努力提升站位的“高度”、信仰的“硬度”、党性的“纯度”;不断加强实践锻炼就是注重实践本领的“提质增效”,在“急”的一线增强应对能力,在“难”的一线增强控场能力,在“险”的一线增强驾驭能力,在“重”的一线增强执行能力;不断加强专业训练就是要注重专业素养的“升级换挡”,厚积专业知识、具备专业能力、秉持专业作风、发扬专业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建设好现代化新湖南。

(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曹普华2020年12月17日在省委宣传部“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