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贺培育 周海燕《湖南日报》:打赢室内污染防治这场生态环保攻坚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污染防治攻坚战既是环保战略,也是民生战略。在这场攻坚战中,室内污染防治是一场生态环保攻坚战。

室内环境保护是污染防治攻坚战题中应有之义

室内生态环境质量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防范室内环境污染风险,防治室内污染是污染防治攻坚战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当充分重视、坚决打赢这场生态环保攻坚战。因为——

攻坚战的生态文明建设内涵要求保护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从而保障人民群众有安全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室内与室外生态构成整体,缺一不可。忽视室内生态就谈不上宜居,谈不上生态安全,必须重视室内环境污染防治,然而,近些年室内空气生态质量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室内空气污染风险在累积,需要防范化解。

攻坚战的民生保障内涵要求保护室内环境。党中央把良好生态环境列为一项民生福祉,充分考虑百姓拥有的卫生环境需求。室内环境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卫生状况。若室内环境存在有毒有害化学物,将会危害群众身体,影响身体健康的物理、生物因素需要加以消除。室内环境卫生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今年党中央提出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据此,室内环境保护应当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攻坚战的社会和谐稳定内涵要求保护室内环境。生态环境污染事件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纠纷,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可有效防范污染纠纷,因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当前,室内环境污染溯源存在困难,受害者维权难。一旦室内环境污染风险没有控制好,造成较多健康损害问题时,必将会困扰受害家庭或者个人,不利于社会稳定。百姓住得安全放心,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室内生态环境可能面临的污染风险

新材料在建筑装修装饰领域广泛开发利用,建筑空间及装修设计理念出现封闭化倾向,电器产品在室内有限空间大量使用,都可能引发室内环境污染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化工原料在建筑领域的普遍化运用可能导致室内污染、基于安全防盗需求的室内封闭化趋势导致空气换新存在的困难、室内用品电器化趋势可能导致电磁辐射污染等。提高民生福祉,必须对这些污染进行彻底治理。

室内环境污染防治必须标本兼治

室内环境污染不断产生的原因,既有观念上的误区,也有监管制度不完善的原因,还有技术层面的原因,防治必须标本兼治。

一是改变观念。改变重室外大环境、轻室内小环境的观念。改变重公共场所环境、轻私人住所环境的观念。改变建筑设计重人身财产安全、轻生态指标的观念。改变装修设计重美观、轻实用的观念。改变过度依赖污染治理技术的观念,力争做到污染防患于未然。

二是加强监管。从室内空间构筑过程看,需要加强三个环节的监管。室内空间构筑前监管,重点是加强建筑材料、装修装饰材料产品质量监管。室内空间装修完毕交付使用时,室内环境质量监管要跟进,要对室内环境质量进行检测,宜居则交付。加强室内污染治理市场监管,推动治理市场标准化、规范化。

三是研发治理新技术。在治理室内环境污染方面,已经研究开发的化学、物理、生物技术发挥了作用,然而却不尽如人意。治理后出现的“二次污染”,说明没有彻底解决室内污染问题,需要研究治理技术本身的缺陷,对技术加以改进。此外,新的污染物出现呼唤新的治理技术问世,要加强新污染物特性研究以开发新技术。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