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法学研究所

一、部门简介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学法学研究所设有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室、社会治理与城乡发展研究室、社会建设与社会政策研究室、法学理论与法治湖南建设研究室等四个研究室,目前全所共有科研人员11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副研究馆员)3人,助理研究员6人。

二、历史沿革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始建于1983年9月,原称社会学研究室,1984年5月改室为所,系湖南省最早成立、且在长达15年时间内为全省唯一的社会学专门机构,王少哲、王康乐先后任所长,历任副所长有王少哲、王康乐、方向新。2002年9月,社会学研究所和法学研究所(该所成立于1994年10月,由张世珊、贺培育先后任副所长)合并组成新的社会学法学研究所,由方向新担任所长,至2010年6月由童中贤接任所长。2014年1月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城市发展研究所整合组建为新的社会学研究所,加挂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牌子,童中贤担任所长,王文强、刘新荣、何绍辉、胡守勇等先后担任副所长。2023年7月,更名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学法学研究所,陈军负责主持全所工作。多年来,涌现出了陈光金、刘林平、方向新、邓大才、童中贤等一批知名专家。

三、学科特色

在学科建设上,该所根据省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实际和所内人员的结构状况,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贴近社会现实,紧扣时代脉搏,以城乡发展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围绕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环境社会学、文化社会学,以及湖南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治理、法治湖南等问题开展研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经过多年的努力,城乡社会发展研究业已打造成为全省的一个品牌学科,并已形成了农民工、城市化、新农村、城市群、区域发展五大主攻领域,其中农民工研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目前全所以社会治理与城乡发展、法治湖南建设为重点主攻方向,积极发挥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室、社会建设与社会政策研究室、法学理论与法治湖南建设研究室作用,在夯实理论研究基础上,强化智库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智库品牌。

四、主要成果

长期以来,全所科研人员在城乡社会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区域与城市群研究、法治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从2002年以来,社会学所共成功申报1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1项国家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其它项目100多项。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止,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近500篇。

1.社会治理与城乡发展研究

在城市化、农民工、失地农民、农民权益保障等领域推出了不少有影响的成果。尤其在农村城市化研究方面成绩斐然,相继在《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美国)、《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等刊物上刊发了几十篇论文,提出了农村人口城市化必须经过“初次转换”和“高层转移”两个阶段、城市化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城镇体系等观点。科研成果先后获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图书一等奖、优秀作品一等奖、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成功申报的国际劳工组织课题《劳务输出省预防以劳动剥削为目的的拐卖女童和青年妇女问题研究》(方向新主持),为社会学所在农民工问题研究上走向国际学术界奠定了一块基石。

2.社会建设与社会政策研究

在社会建设与社会政策研究领域成功申报多项国家课题,出版多部专著,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承担国家重大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研究》专题研究《长沙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童中贤,2011年12月完成)1项。著作《安邦之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新探索》(方向新著)被《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书评,并获湖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图书二等奖;《湖南女领导人才成长和开发研究》获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四等奖,并获国家人事部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内陆省份人才外流态势及战略对策》获中组部首届组织工作调研成果评优活动三等奖。论文《以需求导向促进社会事业转型发展》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区域与城市群研究

在区域与城市群研究领域成功申报3项国家课题,出版专著多部,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并率先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构想。相关著作入选《中国经济学年鉴》,获湖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同时发表了《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增长极培育的战略分析——以武陵山地区为例》、《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战略进路研究——基于武陵山地区城市增长极构建的视角》、《论中部崛起进程中的战略平台建设》、《湘鄂渝黔边域定位:“中国绿心”游憩第一区》、《城市群竞争力模型及评价体系——中部城市群竞争力实证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整合进路研究》、《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研究》、《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整合》等大量论文。

4、法学研究

自法学研究所1994年成立以来,全所人员在国外、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代表著作有《当代青少年与法》(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论制度与民主》(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人民检察制度历程》(远方出版社2002年版),《以宪法关怀农民》(长征出版社2003年版),《消防法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民间法哲学论:一种中国特色法哲学建构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等。张世珊于1999年就提出的“法德并举”论,实为开学界之先的作品,其论文《法德并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选择》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报刊刊发或摘登观点;她撰写的论文《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发表在《光明日报》,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贺培育的论文《邓小平的制度防腐思想》获省第五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他提出的“制度防腐论”,系社会主监督思想的理论创新说。这些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5、基础理论研究

社会学研究领域在加强应用学科研究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出了众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基础理论的创新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在社会学方法论研究、城乡社会研究、和谐社会研究等方面,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公开出版的理论专著主要有《社会学方法与调查研究》、《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中国农村社会学》、《中国老年社会学》、《邓小平理论与发展》、《人性因素·生存环境—组织社会学》、《企业运行的新视野--企业社会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等。

五、智库建设

全所围绕建设省委省政府合格智库的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搞好建言献策,突出咨询服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全所完成地方、部门决策咨询项目100多项,成果被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20多项,为环长株潭城市群、大湘西地区、大湘南地区等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

多年来,全所完成中组部委托的重大课题1项,并获得中组部重点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完成省社科规划重大委托课题1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委书记、省委常委等肯定性批示;编制的多项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实施,其中,由童中贤主持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建议》、《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湖南片区规划》、《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分别被国务院批复实施的相关规划所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