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7 来源 选自《新湘评论》2024年第7期

新湘评论|钟君: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①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①

钟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对准科技创新来谋篇布局,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质在于依靠科技创新来升级和重构生产结构和产业体系,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在新质生产力的视角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创新是第一动力”实现了逻辑整合,科技和创新不再是孤立的要素或力量,而是融入经济社会系统之中,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意味着全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能够提供和衍生出前所未有的产品和服务,并常常会打破原有通行的技术范式、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正如“打败你的未必是同行,很可能是跨界”这句反思。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更可能带来整个行业的重构和市场格局的变化,催生出新业态、新产业链条和新经济模式。尤其是伴随着通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生物技术与基因编辑、未来能源与储能技术、空间科技等新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化应用,技术交叉融合和迭代更新的进程正全面提速,传统的线性创新模式不断瓦解,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生产力飞跃的核心动力和国家战略安全博弈的关键要素。

具有强大科技竞争力的企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当前科技创新不足依然是制约多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导致部分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具有强大科技竞争力是企业保持活力的灵魂,代表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储备、领先的研发团队和持久的创新能力,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率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优化创新生态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强大科技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将不仅仅是新技术的开发者和应用者,更是未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创造者和推动者。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的产业体系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应用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产业和产业链上,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一个高效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包含了一批产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配套产业及必要的支撑平台,能够促使科研端、生产端和应用端深度合作,畅通产业链各个环节,为科技成果提供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有效途径,从而将科技创新成果更快更好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及其生产链、产业链,同时产业体系紧密联系市场、捕捉市场需求,能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的产业体系将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和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科技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长动力。

聚焦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与发达省份相比,湖南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仍处于“将强未强”的爬坡过坎阶段,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外部依赖性强、产业集群规模不够大、技术竞争力不够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重大科技攻关,以科技自强自立支撑新质生产力形成。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依托“4+4科创工程”,整合湖南在种业、先进制造业、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精准医学、文化和科技融合等领城的创新资源,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构建省实验室体系,培育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力争在优势领域创建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大科学基础设施,嵌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军事科学院、中国五矿等大院大所大学大企合作,积极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湘布局,推动湘江科学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全力推进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在文化和科技融合、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碳达峰碳中和、数字经济、安全应急等方面集中力量攻坚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倡导“企业出题、政府立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机制,搭建一体式、全链条服务平台,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组建行业创新联合体,推进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体系化、任务型技术攻关。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承担国省重大科技任务,鼓励龙头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实施产业化重大项目,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完善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和科技成果进场交易平台功能,布局一批中试熟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更快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聚焦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坚持制造业当家,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建设多层次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推动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先进储能材料、硬质材料及工具、输变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晋升国家队。强化产业基础再造,瞄准产业链中的“卡脖子”环节,攻克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瓶颈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深入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难题,实现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替代;创新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大胆创新,敢于试错。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出台更多针对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政策,优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推动长株潭一体化、湘江新区、产业园区等载体建设,形成集约高效、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国家级产业集群。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主任)】

(选自《新湘评论》202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