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首页
单位概况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形象展示
机构设置
科研部门
职能处室
科辅部门
研究中心
综合新闻
单位要闻
媒体聚焦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
财政信息
社科研究
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
智库建设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院(中心)刊物
《求索》
《毛泽东研究》
《系统工程》
《湘学研究》
《南方文学评论》
《决策参考·湖南智库成果专报》
《湖南社会科学》
《研究与决策》
《对策研究报告》
《湖南蓝皮书》
专家学者
人才概况
各类人才
专家风采
离退休专家学者
资料专区
科研管理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社科研究
2009-11-05
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研究
由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宋元林教授主持,陆自荣、吴克明、赵惜群、关洁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05BZX010)近日通过国家社科规划办验收结项,鉴定等级为良好。
人的发展蕴含人与文化的互动。网络文化的崛起,正深刻改变着人类世界,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有负面影响。通过培育先进的网络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基本途径在于科学构建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培育目标、培育模式和培育机制,从而为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找到一个互动共赢且有深刻实践意义的归宿。
一、人的发展蕴含人与文化的互动
人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也是文化生产力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正是在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中逐步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1)就人在文化进程中的主体性而言,人的主体性功能表现为人的自为性是文化产生的根本源泉,人的能动性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人的创造性是文化超越的重要条件。(2)就文化促成人的发展而言,文化的历史性使其可被称之为人类总体不断追求进步的重要表征,文化的整合性、规范性和理想性等特性则使它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塑造、濡化、调节、提升的功能。(3)就人在与文化相互规定中升华而言,人的本质感性而现实地生成和发展,是人在与文化的互动共振中人对文化适应和创造的表征。
二、网络文化改变着人类世界
网络文化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就网络文化的经济生命力而言,面对网络文化席卷全球之势,推动着全球经济领域发生着一场巨大而深刻的革命运动,它使地球变小,市场的距离缩短,生产、销售、消费之间的隔膜消失,网络技术及其文化的产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并且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冲击着传统经济产业,各个国家对网络文化的经济控制力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就网络文化的政治生命力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政治(Network Politics, Cyber Politic或者 Politics on the Net )呈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这一基于网络文化而形成的网络政治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即虚拟空间的政治现象——虚拟政治、虚拟政治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深刻影响及现实政治主体对虚拟政治的能力的反作用等。网络文化的兴起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府管理、政治文化和国际关系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网络文化对政治制度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它正在改变政治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对国家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的重构功能显著,对政府管理发展与创新功不可没,对政治文化及当代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展示出强大的网络文化政治生命力。就网络文化的社会生命力而言,网络文化联结着整个社会——政府、学校、商店、医院、企业、银行、公共交通、家庭……使得公务与私务处理、贸易、金融往来,购物、医疗、教学、信息交流的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会议、旅游、文化娱乐、休闲等都在网络中(或网络辅助中),在这一背景下,网络社会的出现将使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产生重大变化。
三、人在与网络文化互动中实现发展
人要在信息时代充分享有发展的自由,必须积极探求信息时代人自由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实现形式,形成系统的有关人在网络环境下如何不断获得自由发展的科学理论。一是批判与继承促进发展。网络文化与人类过去一切实践文化形态一样,也是现实与理想型的统一,更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它既是人类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现实成果和人类文化最新发展的虚拟现实形态;从网络文化的诞生、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看,它又始终贯穿着人类自身发展追求真、善、美和自由的理想与实践。二是自由的发展与发展的自由相统一。在网络文化席卷全球的条件下,不仅人的发展呼唤和适应网络文化,而且网络文化的崛起和发展也日益推动着人的自由发展。三是网络文化与人的自由发展相互促进。人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自由发展是虚拟的,同样必须要从现实社会出发来理解才有真正的意义。这一新兴的网络文化对人的自由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的主体性的增强、社会关系的拓展和实践素质的提升等方面。
四、网络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正、负关系效应
(1)网络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正关系效应。网络文化一方面通过建构新的文化形态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个人的交往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形成新的文化理念影响和改变着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建构。这些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网络文化信息化、开放化、自由化和个性化,使得人的主体性不断得以跃升,增强了人的发展的多面性、跨越性和自主性;同时,网络文化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能进一步得以优化。(2)网络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负关系效应。在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无序与规范的矛盾冲突无时不在,数字鸿沟、网络陷阱、网络黑客、网络强势文化的冲击等往往导致人日益成为单向度的、机械化的人,乃至病态、异变的人。首先,网络文化中现实与虚拟的冲突带来了网络行动者的主体性迷失与自由悖论。其次,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对网络的不正当使用等原因造成了数字鸿沟、网络伦理问题。
五、培育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
从网络文化这一特定的视角对人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就是要通过培育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此,(1)确立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培育目标。在网络文化条件下,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得到了延伸,具体体现为实践内涵的延伸——虚拟实践、主体性内涵的延伸——虚拟主体性、社会关系内涵的延伸——虚拟社会关系。因此,培育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之网络文化,应着眼于促进人的能力发展之网络文化;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之网络文化;彰显人的主体性之网络文化。(2)构建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培育模式。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是由人的全面发展内容、网络主体和网络媒介所构成的网络文化体系。根据三者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可构建以网络媒介、网络主体、人的全面发展内容为中心的三种不同的培育模式。这三种模式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建立和完善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培育机制。主要包括:第一,主导机制。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明确责任主体,制定相关政策,正确引导社会。第二,监管机制。坚持技术监管和人员监管并重的方针,制订监管的内容和标准,实行技术监管与人员监管相结合。第三,创新机制。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创新团队,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第四,保障机制。提供资金保障,完善信息网络的法律保障,强化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第五,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组成独立的评估主体,实行正确的评估方法,正确运用评估结果。
本课题成果具有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学术价值方面,主要体现为从哲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角度探讨了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也使迅猛发展的网络文化现象获得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和规范引导,从而为网络文化学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在社会价值方面,主要体现为构建了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培育目标、培育模式和培育机制,为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找到了一个互动共赢、具有深刻实践意义的归宿,为人在网络文化条件下全面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范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上一篇:
具有技术冲击传导机制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
下一篇:
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
打印文章
返回列表
热点资讯
院(中心)党组专题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院(中心)召开双周智库选题会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院(中心)党组专题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院(中心)召开2024年度部门党建和业务工作述职会
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召开党员大会 选举新一届机关党委、机关纪委
钟君参加“长江高端智库对话”并作主旨演讲
院(中心)举办决策咨询暨《研究与决策》办刊座谈会
《求索》2024年第5期公开出版
院(中心)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成果发布会 发布17项学术成果
院(中心)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推荐内容
习近平在四川考察调研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院(中心)召开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院(中心)召开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
院(中心)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暨“尽心发力 凝心聚力”大讨论活动总结大会
述职评议“亮答卷” 党建引领“谱新篇”——院(中心)召开2022年度部门党建、工作述职大会
开福区委区政府来我院(中心)走访
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专题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中央有关会议和省“两会”有关会议精神
习近平致电祝贺达达埃当选连任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