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重塑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与产业经济地理格局的先导力量。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对于我国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驱动而形成的产业。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生产力是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改造自然(劳动对象)的能力,而产业本质上是将技术作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具象化的表达,是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在科技创新、未来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系链条中,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是发展目标,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将二者有机衔接的重要组织方式。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可为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提供重要载体。首先,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将培养一大批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新质劳动者。其次,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逐步演化为未来产业的通用技术,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大量新技术和新工具赋能的新质劳动资料。此外,未来产业大可涵盖空天、深海和深地,小可达细胞、量子和光子,极大拓展了人类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最后,由于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本质上就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引致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组合方式的优化调整,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生产力的大幅跃升。
产业总体规划布局要突出前瞻性。未来产业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其中,战略性是指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关乎一个国家中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战略安全。引领性是指未来产业可催生一系列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引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在制造、信息、材料、能源、空间和健康等领域,与世界未来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保持同频共振,加强前瞻谋划部署,把握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同时,要切实遵循未来产业发展规律,分阶段培育,注重动态调整,全力构筑未来产业发展的国家竞争优势。
未来产业地方布局建设要突出比较优势和因地制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同样,各地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也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教资源条件,围绕未来科技产业化与重点领域未来化,选择细分赛道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探索各具特色和彰显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未来产业的发展支持与引导方式要突出创新性。未来产业的颠覆性和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未来产业技术路线的颠覆性和未来科技产业化的前景不明朗性,这也是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别所在。亟须基于这种差异以及未来产业成长规律,创新产业支持政策以及产业发展引导与治理方式。
具体而言,技术策源上,既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基础共性技术供给,同时也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用资源,体系化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资本支持上,既要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积极性,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耐心陪跑”以及风险补偿资金的“安心护航”作用。产业治理上,要坚持底线思维和负面清单管理,积极探索跨部门联合治理模式,构建多方参与、有效协同的未来产业治理格局。
【作者:钟君,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主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分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