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3 来源 《湖南日报》2023年02月23日07版

邓子纲《湖南日报》: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全力推动湖南文旅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

当前,我省应深刻把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趋势,抢占风口、引领风向,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得自然、“合”得协调,走出一条富有湖湘特色的以文化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邓子纲

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文章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支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出一系列有力政策,引导全省按照“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的理念和“1+13+N”机制,每年举办一届旅游发展大会,吹响了“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攻坚号角。当前,全省上下应全力落实《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举办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加快打造“五张名片”(以张家界等为代表的奇秀山水名片、以韶山等为代表的经典红色名片、以长沙等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闲名片、以南岳衡山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片、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等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名片),推动湖南文旅高质量发展。

回暖高开,春节期间湖南文旅行业爆发性增长

2023年伊始,我省文旅业科学研判、提前谋划,抓住有利时机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使全省旅游市场回暖高开,多项指标反超疫情前,呈现越过寒冬、奔跑争春之势。

主动把握“融合”发展基点。一是热点与文旅充分融合。比如郴州莽山五指峰景区因“云霄电梯”被巧妙植入春节热映影片《流浪地球2》,赢得网络热度暴涨;韶山红色主题旅游演艺《最忆韶山冲》正月初一至初五接待观演人数过万;岳阳汴河街春节庙会从正月初二持续到十五,巴陵戏、花鼓戏、湘西舞蹈等民俗表演轮番上演,引来“人山人海”。二是投资与文旅充分融合。春节期间,各级政府为文旅企业推出纾困复产系列政策,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支持帮扶力度,推动文旅产业复苏重振跑出“加速度”。

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期”。一是巧借旅游发展大会举办的东风。在总结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成功举办经验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顺势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创新制定项目、财政、投融资、用地用林、人才等一揽子措施,保障文旅发展思路更清晰、定位更精准、重点更突出、基础更牢固。二是顺应文旅需求迭代的大势。我省各地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大众出游呈现的“近距离、短时长、高频次、微度假”新特征,充分利用城市文化、都市休闲等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推动景区发展与提振消费紧密融合。

营造浓厚文旅氛围。全省各地主题活动精心别致,宣传造势、快速传播为文旅发展插上翅膀。比如株洲精心策划烟花秀、音乐会、文艺演出、陶瓷展等惠民活动,让游客感受当地传统年味;南岳衡山发起、中华五岳共同举办的“五岳敲钟迎新春”祈福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长沙巧妙借助特色网红IP,旅游氛围日益浓厚,众多网红品牌再现“排队长龙”。

居安思危,冷静审视湖南文旅发展的隐患不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冷静客观地看待我省文旅在数字化运用、监督管理、开发质量、要素支撑等方面的不足,并深入剖析其成因。

技术支撑不足,分析预测难以“把好舵”。文旅、高铁、地铁、机场、高速等各线客流数据未实现大数据共享,难以准确预估旅客流量、流向、流效,未能准确预判预警、实现更高水平的统筹谋划。部分景区和商圈游客接近峰值,一些景区和经营场所对市场报复性反弹准备不足,人员力量、服务效率、接待质量没有跟上,游客投诉不少。

监督管理缺位,旅游市场难以“行好船”。节假日期间,部分地区食品、交通、住宿费用飙升,传统热门景区和商圈周围的星级酒店出现了一房难求情况。文明旅游意识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内外融通不佳,市场外向度“难提起”。文旅业“请进来”“走出去”的力度不够,对优秀文旅产品集体“出海”的筹划不足,为文化旅游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提供投融资指导不足,对外文化贸易合作不足。

要素支撑不强,市场拓展规模“后劲弱”。受多方面条件限制,我省综合性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协同支持作用难以突显,为文旅项目提供直接投资、证券发行承销、融资租赁等多元化金融服务能力较弱。

顺势而为,全力推动湖南文旅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省应深刻把握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趋势,抢占风口、引领风向,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得自然、“合”得协调,走出富有湖湘特色的以文化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着力推进文旅数字化建设。一是增强基础配套。积极推动5G、AI、VR、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在文旅场景广泛应用,在商业网点建设一批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数字文旅体验设施,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园区街区等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二是加强平台建设。提质升级省文化和旅游厅指挥中心,加快建设“一码游湖南”智慧旅游平台,积极筹建工业元宇宙服务平台。全面共享地理信息数据库、政务服务数据库,对接应用人口基础信息库,深化文化旅游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数据应用合作。三是夯实技术支撑。积极依托大数据系统进行客流预测,合理进行分类引流,避免客流不均衡现象出现。推进文旅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着力扩大文旅消费需求。一是推进业态创新升级。顺应消费升级变化,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产品。加快夜经济发展,丰富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形成特色夜市街区和夜消费新名片,建设一批示范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二是建设“品牌化”民宿。积极同国内外知名民宿品牌展开合作,依托全省优质文旅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质量主题民宿,培育连锁化企业,整体降低民宿运营成本,提升产品性价比。三是擦亮“红色旅游”品牌名片。将红色旅游发展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示范村镇,促进红色旅游与文创演艺、研学培训、户外拓展、科普教育、康养度假、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全面融合,延伸红色旅游的产业链条。

着力提升湖南文旅知名度。一是树立全新使命愿景。以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召开为契机,高扬“三湘四水、相约湖南”招牌,树立整体品牌意识,提升湖湘文旅知名度、忠诚度。二是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围绕打造“五大名片”,组织线上线下文旅宣传推广特色主题活动,鼓励市场主体创办或引进品牌活动落户湖南,赋能打造更多有灵魂、有内涵、有品位的湖湘文旅精品,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IP。三是加大文旅融合建设力度。建立全省文旅资源信息库和重大文旅项目库,全面摸清文旅资源家底,深入挖掘各地文化特色,致力于把“好风景”讲成“好故事”、把“好故事”做成“好产品”。

着力提升政策支撑要素保障能力。一是加强助企纾困。加快文旅产业链、供应链修复与重启,为各类文旅企业提供更为稳定的制度和市场环境。注重引导重点消费主体,创新优化消费信贷模式方式。二是加大融资支持。用好中央支持政策,对接国家战略部署,加大对符合全省文旅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导向的重大文旅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文化和旅游类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开展文化和旅游项目相关特许经营权、收费权和应收账款质押等担保类贷款业务,做好文化和旅游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配套金融服务工作。三是加大民间投资力度。探索设立文旅新消费产业基金等,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社会资本投向文旅新消费产业赛道,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全省文旅项目建设。四是加大用地倾斜力度。以单个项目为单元,探索建立“项目范围边界、建设用地总量”审批制度,在项目范围边界内,不突破建设用地总量和增量并符合特殊单元详细规划的,应允许根据实际需要选址,实行“定量不定点”管控。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