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前满

曹前满,男,理学博士,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共同富裕等。十年来主持省社科基金课题4项;在《经济学家》《城市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改革》《东南学术》等核心期刊独著学术论文25篇,获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次。独著学术著作2部。

《高质量就业的支撑条件与现实困惑:技术依赖与劳动排斥》,《经济学家》(CSSCI)2021年第4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术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也会引发“机器换人”,对就业构成挤压,造成就业极化和收入不平等问题。劳动是人类特有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价值理论的基础。劳动体现为就业,反映资源配置的社会结构问题,也体现于社会财富分配与经济循环体系,在资本逻辑与技术逻辑下呈现出过度劳动与劳动配置不均以及劳动分配不平等。本研究揭示高质量就业的经济质量的支撑逻辑及其面临的挑战,探讨劳动的数量、效率与价值量关系,经济运行的内循环与外部环境中的财富归属与新经济衍生新就业形态,进而从资本逻辑与市场配置下提出劳动替代机理与技术驾驭的应对策略。

《中国富裕的支撑逻辑与现实困惑:财富创造与经济循环》,《新疆社会科学》(CSSCI)2021 年第 6 期。

劳动创造财富,而财富具有价值变动性,往往造成人们对财富性质认识的困惑,在市场中出现价值获取的困境,进而价值链切割造成对经济生态构建的困扰。问题体现在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层面,即反映资源配置的市场一般均衡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结构特征,体现在封闭与开放、平衡与不平衡市场状态下价值份量与份额。问题的核心是,产业链与价值链切割、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事关中国经济生态、价值体系与资源配置乃至中国的社会转型。因此需要契合中国转型的资源配置,构建价值链生态,重塑价值体系。

《工作世界与生活世界割裂中的困扰:劳动、工作与休闲演进》,《求索》(CSSCI)2021年第6期。

劳动与休闲原本是生活的一体两面。由于社会分工及劳动与技能的剥离,劳动的手段与目的出现背离,劳动与休闲的关系出现隔断。劳动与休闲的群体性分异是生活安排与生产分工演变的结果,并受制度安排与文化价值导向的影响和制约。在生活质量追求层面,人们受劳动角色变迁的困扰,这种变迁包括劳动、就业与工作的划界与消融,以及体力、技能、智力的分异与通融。在价值创造层面,劳动技能的演进造成人与机器的竞争与对立。机器对劳动的替代制约其成为休闲的充要条件。我们需要从技术伦理、市场规约与就业的社会责任层面把握劳动与休闲的关系。

《开放市场条件下全球价值体系对中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的困扰》,《当代经济管理》(C扩)2021年第8期。

资本主导着全球化生产分工,产业关键领域或环节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决定全球价值体系,各经济体依据其资源特点及配置结构,构成其部门间的价值比附,即形成各自的价值体系。由此,在开放市场条件下中国农业生产面临农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定位的困惑、资源价格对粮食生产的困扰、粮食自由贸易的困局。基于此,文章分析理论推演的误区,从农业生产在价值体系中的定位与资源配置结构、国际粮食生产成本与成本结构等方面,揭示中国农业生产的结构平衡与国际贸易关系,开放市场条件下稳定粮食生产的国家风险。最后,从适应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节奏推进农业转型、遵循农业生产依附逻辑掌控在贸易开放中的供给平衡,以及在全球化中重塑中国农业价值体系层面探讨在开放生产条件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