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8

我院举行“问诊雾霾”学术沙龙

    5月15日,我院在中层干部会议室举办主题为“问诊雾霾”学术沙龙。此次论坛由院科研处、区域所、培训办主办,来自区域所、产业所、经济所、社会学所等单位的20余位科研人员参加论坛。论坛由区域所副所长刘敏研究员主持,我院副巡视员方向新研究员出席论坛。
    区域所高立龙、杨顺顺和蒋俊毅作主题发言。高立龙首先介绍了雾霾的定义、我国区域雾霾分布、雾霾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和防治雾霾的对策措施。杨顺顺博士从更深层次指出了雾霾形成与演化的机理、雾与雾霾和灰霾的区分、雾霾的分布情况以及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了防范雾霾的举措。蒋俊毅博士从“制度与管理”的视角提出了我国雾霾治理五个方面的缺失,即法律体系不健全、标准体系建设滞后、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市场机制建设不健全和区域性联防联控机制建设不健全。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治理雾霾的措施:一是法治治霾机制,二是协同治霾机制,三是市场治霾机制,四是公共参与机制。
    之后,在座的科研人员就雾霾问题进行了踊跃的发言。区域所副所长罗黎平博士指出,近十年我国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对雾霾的贡献率变化不大,变化最大的是汽车数量,汽车尾气应是最大的根源;根治雾霾的对策应是资源能源的成本控制以及加强节能减排。区域所刘莉指出我国雾霾产生最主要的是机制问题,应把雾霾治理情况与地方政府官员政绩挂钩;同时,油品质量不好和秸秆焚烧也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原因。产业所陈文峰指出,雾霾治理中,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环环相扣,应该是政府进行监管,企业控制成本,居民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应专门成立雾霾专项治理基金,用于处罚重点污染的企业,同时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经济所刘雯指出,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主要成因,治理雾霾最重要的是执行力问题。产业所郑谢斌从产业转移的视角提出了雾霾产生的原因,他指出有些产业转移是污染的转移,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也没有鼓励使用污染少的燃油,政府需要转变治理雾霾的观念,同时环评制度要公开。经济所华志琴博士指出治理雾霾对中国GDP有影响,环境成本存在显性化,应运用庇古税、科斯产权交易使成本降低。社会学所刘晓博士提出了我国雾霾产生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问题;她指出可再生能源公司得不到国家重视,发展得还不够;我国汽车排放标准很低,达不到根治雾霾的效果。产业所邹质霞博士提出雾霾治理是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博弈,民众这方面的权利有所上升,近年来我国关闭了多座污染严重的企业,同时她根据韩国治理空气污染的经验提出了我国未来治理雾霾的措施。
    最后,方向新副巡视员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各个发言人员从不同侧面对雾霾做了很好的思考,区域所在前期做了很好的工作和准备。环境问题是很多部门长期关注的问题,需要科研人员对这方面问题多加研究,同时提出要准备召开一次环境问题研究的学科建设会议,建议院内相关科研人员多加思考。(区域所高立龙)